隨著最後一批反對派武裝撤出中部城市霍姆斯,敘政府軍9日正式全面控制這座一度被反對派視作“革命首都”的焦點城市。大約兩年前,西方國家和多數政治分析師幾乎認定總統巴沙爾·阿薩德的倒台“不可避免”。與這一判斷對應的現象是,反對派武裝不斷逼近首都大馬士革,軍政官員相繼叛逃,就連國防部長也在參加高級別安全會議時遭自殺襲擊身亡。
  如今,這位48歲的總統不僅安全無虞,而且還準備參加6月舉行的總統選舉,讓幾乎所有人對於政權垮臺的預期都由當時的“不可避免”變成“不大可能”。
  關鍵進展
  政府軍正式控制焦點城市霍姆斯
  敘利亞官員9日證實,最後一批反對派武裝當天下午撤出中部城市霍姆斯,政府軍正式全面接管這座焦點城市。
  霍姆斯是中部霍姆斯省首府,位於貫穿敘利亞南北的交通要道上,地理位置極為重要。敘利亞衝突爆發後,反對派武裝一直控制這座城市,並以此為據點對政府軍發動攻勢。
  被政府軍長時間圍困後,反對派與敘政府經外界斡旋達成協議,反對派武裝及被圍困人員7日開始在聯合國人員監督下分批撤出霍姆斯老城,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市內,同時釋放數十名被俘政府軍士兵。
  霍姆斯省省長塔拉勒·巴拉齊9日說,最後一批反對派武裝撤離後,霍姆斯“不再有武器和戰鬥人員”,政府軍工兵已在市內開始排雷。與此同時,數以百計市民在闊別兩年多後首次回到這座久經戰火侵襲的城市。
  路透社評論,霍姆斯重回政府軍之手,對反對派來說是一個“重大打擊”,對總統巴沙爾·阿薩德而言則是不小的勝利,可能為他數周後競選連任增加籌碼。
  新聞解讀
  巴沙爾為何能扭轉戰局?
 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,敘利亞衝突局勢出現重要扭轉,主要源自政府軍、反對派以及外部勢力三大因素。
  核心圈勢力團結政府軍軍事裝備有優勢
  敘利亞衝突始於2011年3月,不久迅速蔓延至全國,至2012年已演變為全面內戰。衝突初期,不斷有政府軍士兵和軍官變節,壯大反對派武裝勢力,政府軍方面則節節敗退。
  美聯社記者扎伊娜·卡拉姆認為,政府軍初期受挫後,仍保持著戰鬥力。尤其是最接近巴沙爾的核心圈勢力大體團結一心,沒有出現大部分高官變節現象。
  軍事裝備方面,敘利亞政府軍一直擁有較大優勢,可以對反對派控制的地區實施空襲和炮擊;反政府武裝一直呼籲外界給予軍事援助,但西方國家因擔心武器裝備最終落入極端武裝之手,在軍援問題上始終持猶豫態度。
  過去一年中,巴沙爾還不斷招募親政府的民兵,組建地方防禦武裝,不斷拉大相對反對派的軍事優勢。
  盟友俄羅斯幫忙黎真主黨出援兵
  2013年8月,大馬士革郊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。美國指認敘政府軍製造這一襲擊,逾越了總統貝拉克·奧巴馬劃定的化武“紅線”,威脅實施軍事打擊。
  因師出無名,在國內外得不到支持的奧巴馬在動武前最後關頭“踩剎車”,轉而尋求國會授權。幾天后,國務卿約翰·克裡在英國游說動武時開了一句玩笑話,稱敘當局如果一星期內移交所有化學武器就可能避免遭受軍事打擊。
  不料,敘利亞的關鍵盟友俄羅斯數小時後宣佈,俄提議敘利亞把化武交由國際社會監管並最終銷毀,同時美方放棄動武計劃。敘政府最終同意美俄的銷毀化武方案,化武危機由此出現戲劇性轉折。
  美聯社認為,這一轉折讓期待對政府軍致命打擊的反對派受挫,另一方面為巴沙爾贏得喘息之機,鼓舞了政府軍士氣。
  2013年春天,支持巴沙爾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公開加入衝突,憑藉其豐富的游擊戰經驗幫助政府軍發動反攻,緩解大馬士革周邊的安全壓力,同時在部分戰略重鎮的爭奪中贏得主導權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2013年底,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,克裡米亞通過公民投票選擇加入俄羅斯聯邦,事態演變遠超外界先前預期,在分散美國、歐洲精力的同時,也使敘利亞衝突被外界相對淡忘。
  反對派山頭林立經常發生激烈內訌
  相比之下,敘利亞反對派內部裂痕越來越大,為巴沙爾政權扭轉局勢提供了有利條件。
  美聯社報道,反對派主要武裝“敘利亞自由軍”由不同武裝派別組成,本身就有內部矛盾。過去一年中,敘利亞境內的宗教派別武裝和極端武裝勢力不斷壯大,與“敘利亞自由軍”之間分歧和矛盾進一步加大,由此發生的反對派內訌火併致死人員數以千計。
  去年,極端武裝還劫扣了一批武器援助,促使美國等國中止對敘利亞反對派的物資援助。
  除西方國家外,敘利亞反對派在中東地區的主要資助國家——沙特阿拉伯與卡塔爾之間也就援助的方式及程度等問題產生分歧。沙特認為,卡塔爾將武器輸送給了宗教極端武裝,而這一武裝如今正與反對派中的相對溫和勢力發生衝突。
  綜合新華社  (原標題:敘政府軍控制“革命首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m04bmuly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